高中必修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信息类文本(现代文阅读
信息类文本(现代文阅读Ⅰ)
论证思路(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紧扣议论文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首先,提出……观点 /通过……方式引出论点
其次,从……角度/方面 /用…论证方法展开论证
最后,总结全文 /得出结论……
(练习册p72)
论证特色
答题角度: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因果论证……
(练习册 p125)
论证结构:总分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
论证方式:立论
驳论(反驳错误观点)
立驳结合 (先破后立/先立后破)
论据:是否典型、新颖、丰富
语言:准确严谨、逻辑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论点位置:标题(鲜明、一目了然)
开头(开门见山、设问开篇……)
结尾(归纳全文、篇末点题)
(练习册p46)
科普说明文(现代文阅读Ⅰ)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时间先后)
空间顺序 (空间方位)
逻辑顺序(原因-结果、主要-次要、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现象-本质、特殊-一般)
说明方法
举例子 下定义 作比较 打比方 引资料/引用
摹状貌 列数字 分类别 列图表 作诠释 (解释)
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但也使用描写、叙事、议论等方法
(8.中国建筑的特征)
下定义=被定义概念+是+种差(与同类其他事物的区别特征)+属概念
(练习册 p86、p93)
文学类阅读·戏剧(现代文阅读Ⅱ)
戏剧三要素
矛盾冲突:人与人
人与环境/人与他人
人物内心
人物语言(对话、独白、旁白、潜台词)
舞台说明作用:布置环境,烘托气氛
表现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发展
暗示主题
(必修下第二单元)
悲剧的价值如:揭示社会矛盾、暴露人性复杂、
“毁灭有价值之物”的警示作用、
传递抗争精神和人文希望
共鸣与净化、文化传承载体
文学类阅读·小说(现代文阅读Ⅱ)
叙事艺术
(练习册 P127)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环境自然环境作用:环境方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
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
渲染气氛
人物方面:烘托心情
体现身份、地位、性格
暗示命运
情节方面:推动情节发展
为后文做铺垫
作为线索
与标题呼应
主题方面
社会环境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或生活环境、时代背景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标点符号作用
省略号作用:引用内容的省略
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
声音的断断续续
声音的延长/语意未完
(练习册 p14)
破折号作用:解释说明
语气断断续续
声音延长
话题转变
(练习册p48)
引号作用:表示引用
特定称谓
特殊含义
讽刺或嘲笑
突出强调
(练习册p116)
作文:
- 审题立意
2.结构技巧: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
大致写法:
标题
第一段:开头,概括或引用题目所给素材+中心论点
第二段:分论点1+阐述+事例+事例分析+小结点题/(分论点+论据+分析)
第三段:分论点2+阐述+事例+事例分析+小结点题
第四段:分论点3+阐述+事例+事例分析+小结点题
第五段:联系现实,我们青年人应该怎么做
第六段:结尾点题
3.素材积累:科研工作者、诗人、作家、运动员、平凡英雄、历史人物
默写:背诵+理解 (子路…侍坐+古诗词4首)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yú)?”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4.念奴娇 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5.游园 汤显祖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教材梳理
第一单元儒、道、史传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文言文)
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生动地再现了孔子让学生畅谈志向的情形,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文言文)
本文记录的是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孟子用迂回曲折的方式,集中阐述了他的仁政思想,描绘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社会蓝图,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实行“王道”,“保民而王”。
庖丁解牛《庄子》(文言文)
本文通过对庖丁解牛的过程和摸索解牛规律的经历的叙述,揭示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的道理;同时也反映出只有反复实践,逐步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然后遵循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的道理。
适用话题:顺应规律、坚持与积累、专注与热爱、熟能生巧
2.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文言文)
本文记叙了秦、晋围郑,郑国大夫烛之武奉命说退秦军的故事,赞扬了烛之武不避艰险为国解难的精神和爱国情怀,表现了他深明大义的气概、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适用话题:选择、爱国、口才与成功、有志不在年高、发现人才、隐忍、知错能改、义与利、变通、小我与大我、个人与集体、道德与利益、关键时刻彰显个人品质、站在他人的角度才能说服他人、迂回比正面进攻的效果好、双赢、目的与策略、机遇与准备……
3.鸿门宴/司马迁(文言文)
本文写的是秦灭亡后,项羽和刘邦的首次矛盾斗争,也是他们长达数年斗争的开端。文章通过对鸿门宴全程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自矜功伐、寡谋轻信的悲剧性格,表现了刘邦善于团结人、利用他人性格弱点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两人斗争的结局。
适用话题:懂得隐忍、知人善任、团队的力量、性格决定成败
第二单元戏剧篇
4.窦娥冤(节选)/关汉卿(元杂剧)
通过描述窦娥因遭人诬陷而被斩,在临刑时诉冤发誓的故事,深刻地揭露和控诉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愤怒地鞭挞了无心正法、草菅人命的封建统治者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窦娥善良的品质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5.雷雨(节选)/曹禺(话剧)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通过描写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揭露了封建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和污浊,展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精神。预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6.哈姆菜特(节选)/莎士比亚 (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