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0篇必背篇目(纯正文版)

中小学全科学习资料下载 立即领取

1.《论语》十二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八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 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 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

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 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 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2.劝学

荀子

君子 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屈原列传 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 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 , 中述汤、武, 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以浮游尘埃之外, 不获世之滋垢, 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 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 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 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 , 承天景命, 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 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 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 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 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 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 则思江海下百川 ,  乐盘游 则思三驱 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 终,虑 壅 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 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 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 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文 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 ,鸣 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 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 亏无为之大道哉!

 

 

 

5.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彼童子之师,授 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 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 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 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 ,好古文 , 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余嘉 其能行古道 ,作 《师说》以贻 之。

 

 

 

6.阿房宫赋

杜  牧

六王毕 , 四海一,蜀山兀, 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盘盘焉, 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  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 沙?使负栋之柱, 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 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 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 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六国论

苏  询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8.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 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于反覆不宜 卤莽,故今具道所以 ,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 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 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 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 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 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

钻石免费 永久钻石免费

已有0人支付

网站作品版权归本站所有
学习资料下载大全_k12教育学习资料下载中心 » 高考60篇必背篇目(纯正文版)
中小学全科学习资料下载 立即领取

发表回复

提供更多最优质最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