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热点素材积累:文化精神,青春创新
2024高考热点素材积累:文化精神,青春创新
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
曹怡晴
2024年02月28日06:0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熙熙攘攘的乡村集市里,乡亲们携幼伴老来赶集,“赶”出一种热闹欢腾;锣鼓喧天的古老戏台上,演员们婉转吟唱好戏连连,“唱”出一腔乡土情怀;觥筹交错的长桌宴席间,亲朋们欢聚一堂共享佳肴,“品”出一味烟火家常。节日期间,各种形式的乡村文化产品琳琅满目,唤起人们的乡土乡情。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文化权益,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不断增加,但高水平、高品质的公共文化供给仍相对缺乏。近年来,各地在繁荣乡村文化生活上持续发力,努力以高品质文化产品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升乡亲们的文化获得感。在浙江,古色古香、气韵独特的文化礼堂为村民学文化、树新风提供便利;在安徽,功能齐备、设计新颖的农家书屋成为当地村民长知识、闯市场的“加油站”。随着各种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不断完善,为村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也让乡土乡情有了更多切实可感的安放空间。
当前,农村群众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品位不断提升。有效解决乡村文化供给“好不好”“准不准”的问题,要进一步挖掘文化特色,注入饱含乡土味的精神文化养分,在引发共鸣和共情上下更大功夫。比如,一些拥有别样文化体验的传统村落,吸引了不少人前去旅游。今年春节期间,一些人来到云南深山的直苴村体验当地彝族民俗。这里每逢春节都会举行盛大的“赛装节”。衣袂飞扬、色彩斑斓,融合彝族传统刺绣与现代时尚元素的“赛装节”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线,频频登上国际大舞台。不论是云南的“赛装节”,还是贵州的“村BA”、内蒙古的冰雪“那达慕”,这些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特色的乡村品牌活动,都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让乡土文化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吸引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沉醉其中。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通过文化惠民,将精神食粮送到田间地头,还是鼓励创新,挖掘乡土文化的发展潜力,都有助于丰富乡村高品质文化供给。放眼未来,要持续提升软件硬件、创新内容形式,更好回应广大人民群众饱满的文化热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的心灵。
逛市集,感受文化的热气(金台随笔)
陈世涵
2024年02月27日06:1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走,赶集去!”
约上三五好友,赴一场文化市集,期待与文化“撞个满怀”,这是当下不少青年人娱乐休闲的新选择。或在人头攒动的商业步行街、或在清新雅致的茶馆驿站、或在文艺复古的街巷里弄,市井烟火气与时尚潮流范交织叠加,让文化市集成为一种新兴的城市文化景观。
“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市集承担着搭建展销平台、加快商品流通、便利民众生活等功能。作为一种流动的卖场,市集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观察社会商业图景的重要窗口。如今,市集这种传统的商业形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有了更多样的打开方式,愈发兼具时尚感和文化味。
不同于以售卖日用品、食品等为主的传统市集,文化市集主打的是妙趣横生的文创产品、新奇时尚的文化活动。各式各样的非遗展示、装帧精美的文学经典、可爱灵动的手工艺品、充满巧思的文创周边……文化市集蒸腾着“文化的热气”。在这里,有对传统文化保持浓厚兴趣的年轻人,有被各种精致物件吸引了目光的孩童,亦不乏悠游漫步的老者。它的火热,彰显着文化穿越岁月长河、打破年龄界限的魅力。
融入各种文化元素,市集的面貌越来越多样。阅读主题市集、咖啡主题市集、露营主题市集……文化市集的破圈生长,源于对各类文化主题的深挖与放大。看的是秦淮彩灯琳琅满目,听的是京剧昆曲声韵入耳,尝的是炸糕乳扇香气扑鼻,行走于文化市集,除了可以淘到别具一格的商品,还能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借助人气高涨的文化市集,一些小众文化业态也得以蓬勃发展。创新创造的热情得到激发,又会催生出更具生命力的文化新业态。
如果说文化市集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文化味,那么其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则与特色密不可分。为了助推这种新业态发展,上海提出“创新特色点设置”“展示本地特色、营造生活氛围”,浙江明确“支持各地利用自身文化和旅游独特元素,组织富有特色的文化展会等活动”、培育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旅产业融合集聚区。江浙一带主打清新婉约、开封洛阳突出大气端庄、西北地区更显质朴豪迈……可以说,推动文化市集与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才能吸引更多游客慕名而来,赢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进而言之,文化市集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让市集这一传统商业形态“重焕新生”,还在于进一步增强了体验性与互动性,契合了更多人的消费新需求。文化市集的兴起,架起沟通联系的桥梁,让更多人找到久违的文化亲近感。不同主题市集上,通过特定的文化符号,人们寻觅着各自的同好、分享着相似的情感,带来强烈的归属感和轻松愉悦的社群氛围。这里不只有人与人的真实互动,更有人与历史的无形对话。文化市集上的每一声吆喝、每一个物件,都在提醒置身其中者,关注脚下厚重的土地、倾听耳畔历史的回响。
春节期间,各地的年货大集热闹非凡。漫步于熙熙攘攘的市集,人们在挑选采购各色年货的同时,还能品尝特色美食,体验当地民俗文化。文化与商业的融合、传统与时尚的交织,让一个个市集生机勃勃,希望更多人能从中感受到历史文脉的赓续传承,获得历史文化的滋养。
读懂社火背后火辣辣的生活期盼
202402/2809:24:4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火热”的社火,给这个龙年一个超“燃”的“开门红”。张灯结彩、阖家团圆的喜庆氛围中,北方的高跷、南方的游神,各类民俗活动精彩纷呈,屡屡登上媒体平台热搜榜单。难得的是,更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喜欢上这门传统习俗,加入舞动社火的“大军”中,一些趣味盎然的场景甚至成为新晋“顶流”,引发广大网友关注。
民间社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太平鼓、舞龙灯、特色高跷还是闽南游神,祈福、求平安一直都是社火应有之义。除此之外,社火中的每一项表演或比赛,用它独特的组织形式和表现方式,将劳动精神、创造精神、团结奋斗、勇敢无畏等传统美德,在新春肇始的节日置于社会的大看台上,并将这些美德进一步凝聚、升华、传承、接续,鼓舞着全社会的精神追求。
千百年的传承中,社火等民俗活动形式和内容随着时光积淀而发生了变化,但再精彩的民俗也离不开“民”。不论是踩着高跷的“关公”还是出游的“赵世子”,参与社火的主角从来都是对未来满是憧憬的人民群众。脱下戏服、洗去戏妆、走进滚烫的生活,他们是快递小哥、餐馆大厨,是农民、工人、手工业者,是重任在身的“80后”,是摸爬打拼的“90后”,是初入职场的“00后”。或唱或跳、或舞或蹈、或敲或打,各色装扮下,隐含着大家对新一年火辣辣的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期盼。
这份期盼可能是健康、平安、脱单,也可能是多挣点钱、孩子上个好学校、老人能得到更好的照料……一个个热乎乎的愿望共振在铿锵的鼓点里,升腾在轰鸣的鞭炮声中。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社火中映照出的热爱与向往要落到实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一起奋斗,也需要将民生的大网进一步织密织牢。从舒心畅快的出行、购物、游玩体验,到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项现实需求的满足与兜底,无疑需要每个人在属于自己的赛道和征程上再接再厉,也有赖于社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做出更多努力。
新春伊始,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税费支持政策开始实施,一些医药新政新规惠及社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进口商品更便宜、“买买买”更畅快。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扩大内需……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已经写进新一年的工作计划里,这些都旨在构建更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为相关群体权益保驾护航。
有温度的民生保障,是对“火出圈”社火的最好回应。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答好每一份民生答卷,相信明年的社火会更加红火。(姜伟超 崔翰超)
振奋龙马精神 激扬青春力量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刀慧娟 谭文斌 责任编辑:益西拉姆
2024-02-27 06:40:37 0
■刀慧娟 谭文斌
- 在振奋龙马精神中一马当先,在推进发展中冲锋在前,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活力,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在任何时候都是干事创业、推进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战胜困难挑战、打开工作新局面的必备法宝。甲辰龙年春节前夕,习主席在2024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讲话:“希望全国人民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这一重要讲话,回顾过去一年的拼搏奋斗,提出新的一年的目标要求,明确告诉我们应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投身新一年工作,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龙代表着刚健、威武、智慧、力量等,马代表着忠诚、奋进、勇气、毅力等,中国古代将二者形象品质相耦合,创造出一种吉祥物,谓之“龙马”。所谓“龙马精神”,是指像龙马一样精神抖擞、奋发向前,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自强不息、奋斗不止、顽强拼搏的宝贵精神品质,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形象表达。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日益激烈,各种挑战层出不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宏伟事业,要经常面临各种艰难的战略抉择,会遇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可以说,振奋龙马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筚路蓝缕以谋发展、辛勤耕耘创造辉煌的历史启迪,更是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需要。
习主席强调:“青年作为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价值追求和精神状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民族走向。”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在实现党的中心任务中更要展现出崭新的主人翁姿态,在振奋龙马精神中一马当先,在推进发展中冲锋在前,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活力,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要激扬踔厉奋发的干劲。“道虽迩,不行不至”。答好新时代的考卷,我们不能做好高骛远的空想家,而要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林俊德,扎根罗布泊52年,参与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争分夺秒整理重要科研资料;“择一事、干一生,无怨无悔”的“治沙人”徐先英,用数十载青春守护祖国绿水青山,打造出科技治沙的“中国样板”;“科技报国、潜心‘磨剑’”的“中国水电追梦人”覃大清,在“圆梦之旅”上数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在能源装备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实干精神在本职岗位拼搏奉献,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广大青年要涵养实干品格,坚持把进取向上的蓬勃朝气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埋头苦干、紧抓快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出特色、干出亮点、干出成绩,把梦想变成现实。
要拿出开拓创新的闯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开创性的伟大事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探索,有许多顽固的堡垒需要攻克,我们只有不畏艰险、敢为人先,敢拼敢闯、开拓创新,才能不断夺取新的胜利。北斗导航、探月探火、量子科学等重大战略科技任务不少项目团队的成员,平均年龄都只有30多岁。他们风华正茂,敢想敢为,攀上了科技创新高峰。与之相反,现实中有些年轻人却不愿闯新路,畏首畏尾、犹豫彷徨,一味求安稳、害怕出错,最终也失去了增才干、长本事的机会。“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广大青年要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把敢闯敢干的劲头气魄与遵循规律的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既要有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的勇气,又要立足实际、尊重规律,在披荆斩棘中创造新业绩。
要保持勇毅前行的韧劲。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干事创业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没有锲而不舍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韧劲,是很难走向成功的。“时代楷模”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6年,克服重重困难,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40种抗疟药方集,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终于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正是靠着坚忍不拔的韧劲和滴水穿石的毅力,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广大青年要坚持道不变、志不改,不为任何外部干扰所惑,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耐心和定力,一年接着一年干,一茬接着一茬干;做到知难而进、百折不挠,面对困难挫折,要经得住挑战、顶得住风浪,坚持不懈努力,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
青年官兵是部队建设的主体力量,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奋斗征程上,更要振奋龙马精神,继承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强军报国之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激扬青春力量,在主动迎接困难挑战中展现英雄本色,在聚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展现抱负才华,以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辰大海
202402/2809:25:47
来源:工人日报
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和元宵晚会上,一群劳动者表演的节目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2月24日,央视元宵晚会开始后,我守在电视前等待我的采访对象们上场。随着《致平凡》节目开始,我赶紧招呼全家过来,“他是‘大国工匠’,他是‘最美外卖配送员’……”跟随镜头切换,我挨个向家人介绍舞台上的人。
同样的场景,发生在十多天前的除夕夜,这14位劳模亮相央视春晚《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节目,演唱《劳动最光荣》。那时,我也是这样激动。
此前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的主要工作都是围绕这14位劳模开展的,采访、拍摄、追踪排练消息……演出前,无论是《看动画的我们长大了》还是《致平凡》,我都听他们演唱过,对节目形式也有一定了解,可当聚光灯亮、音乐声起,真的在电视前看到他们的表演时,激动与感动都涌上心头。
过去曾有明星演员穿上工装演绎劳动者的故事,而今年,来自一线的普通劳动者自己站在了舞台中央,用歌声诉说他们的成长故事。正如央视春晚总导演所讲:“你们应该成为那个最好的演员,因为你们演的是自己,带着自己真实的、从童年到今天的人生成长过程来演绎这样一首歌。”
如此多的素人演员两次登上央视舞台,靠的是什么?
“从工作一线走到春晚舞台,靠的不仅是这几十天的排练,更是几十年的劳动和奉献。”这是出租车司机王建生和我讲的话。的确,对于埋头一线的劳动者而言,这条通往舞台的路,他们可能走了几十年。
“穿着平凡的鞋,走着平凡的路,走着总会撞撞跌跌。”刘更生手上被木头磨出的一排水泡、郑久强在炼钢转炉旁流下的汗水……这一路的辛酸,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但他们从未想过躺平。在梦想的牵引下,靠着努力、奋斗、坚持,他们成了龙年春节期间耀眼的星。
感动我的还有那梦想开出的五颜六色的花——正如网友所说:“看动画片的孩子们长大了,成为平凡而热烈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看《舒克贝塔》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