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标高考古诗文默写72篇理解性默写全集(含答案)

中小学全科学习资料下载 立即领取

新课标高中古诗文默写72篇理解性默写

全册(含答案)

目录

1.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答案

2.《劝学》

《劝学》答案

3.《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答案

4.《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答案

5.《师说》

《师说》答案

6.《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答案

7.《六国论》

《六国论》答案

8.《答司马谏议书》

《答司马谏议书》答案

9.《赤壁赋》

《赤壁赋》答案

10.《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答案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答案

12.《报仁安书》(节选)

《报仁安书》(节选)答案

13.《过秦论》

《过秦论》答案

14.《礼运》(节选)

《礼运》(节选)答案

15.《陈情表》

《陈情表》答案

16.《归去来兮辞》(并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答案

17.《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郭橐驼传》答案

18.《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答案

19.《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答案

20.《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答案

21.《<老子>八章》

《<老子>八章》答案

22.《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答案

23.《礼记·大学》

《礼记·大学》答案

24.《礼记·中庸》

《礼记·中庸》答案

25.《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我于辞命则不能也)

《孟子·公孙丑上》答案

26.《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答案

27.《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答案

28.《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答案

29.《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答案

30.《黄冈竹楼记》

《黄冈竹楼记》答案

31.《上枢密韩太尉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答案

32.《古代文论选段》

《古代文论选段》答案

33.《诗经·静女》

《诗经·静女》答案

34.《诗经·无衣》

《诗经·无衣》答案

35.《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答案

36.《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答案

37.《短歌行》

《短歌行》答案

38.《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其一)答案

39.《拟行路难》(其四)

39.《拟行路难》(其四)答案

40.《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答案

41.《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答案

42.《蜀道难

《蜀道难答案

43.《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答案

44.将进酒

《将进酒》答案

45.《燕歌行》

《燕歌行》答案

46.《蜀相》

《蜀相》答案

47.《客至》

《客至》答案

48.登高

登高答案

49.《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答案

50.《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答案

51.《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答案

52.菩萨蛮

菩萨蛮答案

53.锦瑟》

锦瑟》答案

5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答案

55.望海潮》(东南形胜)

望海潮》(东南形胜)答案

56.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

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答案

57.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答案

58.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

59.《登快阁》

《登快阁》答案

60.《鹊桥仙》(纤云弄巧)

《鹊桥仙》(纤云弄巧)答案

61.《苏幕遮》(燎沉香)

《苏幕遮》(燎沉香)答案:

62.《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寻寻觅觅)答案

63.《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答案

64.《临安春雨初霁》

《临安春雨初霁》答案

65.《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

《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答案

6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答案

67.《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答案

68.《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答案

69.《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答案

70.《扬州慢》(淮左名都)

《扬州慢》(淮左名都)答案

71.《长亭送别》(正宫 端正好)

《长亭送别》(正宫 端正好)答案

72.《朝天子·咏喇叭》

《朝天子·咏喇叭》答案

 

1.论语》十二章

  1.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 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 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谦虚地认为君子之道的三个方面自己一个都做不到,但他的学生子贡说的“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却认为孔子已经达到“君子”的境界了。
  2.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贡所问的可以终身践行的一个字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2.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5.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_________________”,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6.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7.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与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答案

1.人而不仁,如礼何?

2.人而不仁,如乐何?

3.朝闻道,夕死可矣。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8.任重而道远

9.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10.吾止也。吾往也

1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夫子自道也

13.其恕乎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可以群,可以怨

16.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18.敏于事而慎于言

19.就有道而正焉

20.克己复礼为仁

2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2.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劝学》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3.一块木头即使直到“           ”程度,用一种火烤的方法也会使其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

4.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5.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劝学》中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外还有冰,                        。也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6.《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7.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8.《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9.即使极力眺望远方,也不如借助地势的改变来拓宽视野“                      。”荀子用这两句话说

钻石免费 永久钻石免费

已有0人支付

网站作品版权归本站所有
学习资料下载大全_k12教育学习资料下载中心 » 高中语文新课标高考古诗文默写72篇理解性默写全集(含答案)
中小学全科学习资料下载 立即领取

发表回复

提供更多最优质最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