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中小学全科学习资料下载 立即领取

中国历史 第一册 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 1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1.化石是研究古人类历史和古环境变迁的重要证据, 是研究历史的一手资料。

2.在金属工具出现之前, 人类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 ”, 其中, 主要使

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旧石器时代”。

3.远古时期元谋人 、蓝田人 、郧县人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较

 

项目 元谋人 蓝田人 郧县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时间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160万年 距今约100万年 距今约   70-20万年 距今约3万年
 

地点

 

云南省

元谋县

 

陕西省

蓝田县

湖北省

郧阳县

 

北京周口店龙

骨山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顶部洞

 

 

考古

发现

 

 

两颗门齿

化石以及一些 粗糙的石器

 

 

一个完整

头骨化石

 

 

3个头骨 化石

北京人

头盖骨化石

直立人化石

动物化石

打制石器

用火遗迹

 

 

打制石器

骨器

 

 

 

 

生产

生活

 

 

 

 

制造和使用工具

(会不会制作工具, 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① 打 制 石 器   (

砍砸器 、 尖状 器 、刮削器)

②采集狩猎 ③群居

④  火 (改 

生存条件, 人

类进化史上的 里程碑)

 

 

 

 

 

①集体生活   (无贫富贵贱)

② 使 用 打 制 石

器, 掌握磨光 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④    识, 埋葬逝者

 

 

 

 

意义

 

 

元谋人是我国

境内目前已知

最早的古人类

之一

 

 

 

 

/

 

 

 

 

/

是迄今所知世

界上内涵最丰

富 、 材料最齐

全的直立人遗

址 、 对研究人

类起源和古人

类演化的历史 具有重要意义

 2 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农业起源: 距今约1万年, 南北方都出现人工栽培农作物;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培水稻、

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2.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 、④磨制石器的发展。

 、对比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

 

  稻作农业 旱作农业
原始

居民

河姆渡文化的河姆渡遗址 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 大汶口文化
距今

时间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年 距今约5900-4400年
生活 今浙江余姚河姆渡 今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
地点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地区
房屋

样式

干栏式建筑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半地穴式房屋  

 

 

墓葬: 大汶口文化晚期

现明显差异, 表明当时同

一群体内部已经

出现贫富分化

生产

工具

骨耜 磨制石器 、骨器 、角器
原始

农业

人工栽培水稻 主要种植
饲养 业 猪 、狗 猪 、狗
手工 业 陶器 、玉器 、骨哨 彩陶 、陶埙 、骨针 、纺轮

(会纺织制衣)

制陶技术有较大发展, 制 作精致的陶器和精美玉器

★半坡人与河姆渡人文化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地理位置不同, 导致气候等自然条件不一样。

 

 

 3 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1.早期国家与文明起源: 大约在5000多年前, 形成了早期的国家, 私有制  级和国家的产生

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1.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 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

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距今5000年左右, 黄河, 长江 、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 明, 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 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 。距今约4000多年, 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

项目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古城遗址
时间 距今约5300-4300年 距今约4300-4000年
地点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杭 黄河流域的山西襄汾
考古

发现

古城遗址 、水利系统 、高等级建筑 、稻谷

、随葬品(玉琮 、玉璧 、玉钺)

都城遗址 、高等级建筑 、随葬品(陶鼓、

石磐 、玉钺 、陶龙盘) 、青铜器 、陶壶、 观象台(有可能是)

生产

生活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统治者调动和组织能力较强;

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王权发达 、阶级分化严重 、观测天象 、确

定节气, 出现文字。

认识 考古发现证明当时的长江下游地区与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3.远古的传说: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4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1.夏 、商 、西周的史实信息

 

朝代 夏朝 商朝 西周
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 周武王
都城 阳城(今河南登封) 亳, 迁都殷(今河南安阳) 镐京(今陕西西安)
 

重要事件

启继父位, 世袭制(家天 下)代替禅让制(公天下) 盘庚迁殷后保持相对稳定 牧野之战(武王灭商) 分封制

周厉王“ 国人暴动 ”

 

  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 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公元前771年, 犬戎灭周
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奴隶制王朝 我国第一个

有文字可考的朝代

奴隶制达到顶峰
亡国之君 周幽王

2.总结夏 、商 、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 统治残暴 、腐败, 失去民 心。

3.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统治者要勤于 政事, 重视民生。

4.西周的分封制

(1) 目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以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扩大统治范围。

(2) 内容: 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功劳大小, 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 授予他们管

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建立诸侯国; ②受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物的义务, 其军队也要服 从周王调遣 。③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 分封制的积极作用或意义: ①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②扩大了统治范围。

(4) 分封制的消极作用 (弊端): 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 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 会威胁

到周天子 的统治地位, 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

(5) 实质: 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第 5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东周的分期:

1.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将国都东迁洛邑, 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 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是我国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2)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王室衰微的表现:

 

制度上 分封制逐步瓦解, 一些诸侯国不再分封, 而是设置县 、郡, 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统治区域上 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政治地位 诸侯王不听从王命, 各自为政
经济上 诸侯王不再定期向周王室缴纳贡赋, 周王室财政困难

 

王室衰微的影响: ①对大的诸侯国: 大国诸侯势力雄厚, 拥有强大的影响, 操控政治, 竞

相角逐, 使春秋时期的政治呈现出新面貌。 ②对周王室: 周天子已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

 、诸侯争霸:

1.原因: ①周王室衰微; 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 ④民族间 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旗号: 尊王攘夷

3.春秋霸主: 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

4.影响:

① 国家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 促进民族交融, 产生华夏认同观念(积极);

② 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消极) 。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经济 发展
农业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使农业的深耕细作 、山林的开发 、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 件 。铁质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手工业 规模不断扩大, 分工更加细致, 铸铜业 、冶铁业 、纺织业 、煮盐业和漆器制作都有 所发展。
商业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 金属货币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 广泛的使用。

 

 

 

 

 

 

 

 

第 6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战国七雄: 七国形成

1.①三家分晋: 韩 、赵 、魏, ② 田氏代齐

2.战国七雄: 齐(东)楚(南)秦(西)燕(北) 赵 魏 韩

3.战国时期主要战役: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商鞅变法

  1. 目的:富国强兵。

2.时间 、人物: 公元前 356 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3.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① 确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反映了中央集权思想)

②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③ 改革户籍制度,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 严明法度, 禁止私斗。

 

经济

⑤ 废除井田制, 允许土地买卖(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⑥ 鼓励耕织, 生产粮食 、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⑦ 统一度量衡。

军事 ⑧ 奖励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钻石免费 永久钻石免费

已有0人支付

网站作品版权归本站所有
学习资料下载大全_k12教育学习资料下载中心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中小学全科学习资料下载 立即领取

发表回复

提供更多最优质最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