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问答式复习提纲(

中小学全科学习资料下载 立即领取

八下历史问答式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问答式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今)

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

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两大转变: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

②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两大制度:①社会主义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个时期:①过渡时期;

②探索时期;

③“文化大革命”时期;

④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三年以来指的是哪年到哪年的什么事件?三十年以来从哪年的什么事件算起?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哪年的什么历史事件?

(1)三年:指从1946年开始的国共两党进行的人民解放战争到1949年;

(2)三十年:指从1919年开始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

(3)一千八百四年:指从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

2.说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代表的特点、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2)会议代表的特点: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能够反映全国人民的意愿;

(3)目的: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4)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⑤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具有何种职能?

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什么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是什么?

(1)新中国成立的标志:开国大典;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6.说出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以及28响礼炮的含义。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地点:北京天安门;

(3)礼炮齐鸣28响的含义:中共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即从1921至1949。

7.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和启示是什么?

(1)意义:

国内意义:①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②中国人民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

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启示:①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的成果,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8.如何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社会性质: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国家前途:由贫穷落后、任人宰割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3)人民命运:受奴役受压迫的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站立起来。

9.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相关人物、标志、意义?

(1)时间:1951年;

(2)相关人物: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阿沛·阿旺晋美;

(3)标志: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4)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易错易混】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并没有确定国徽。

2.《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而不是宪法的作用。

3.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但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

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5.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1. 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而不是整个祖国的统一。当时香港还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之下;澳门还在葡萄牙殖民者的统治之下;南京国民政府失败后退守台湾。

第2课  抗美援朝

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起止时间?

抗美援朝;1950—1953年。

2.中国抗美援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军侵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直接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美国的侵略活动:

①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②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③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直接原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注意:朝鲜战争爆发,不是出兵原因)

3.抗美援朝的目的、性质分别是什么?军队名称?司令员?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毛泽东:“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性质:是一场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军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 司令员:彭德怀。

4.抗美援朝战争概况、涌现的英雄人物、重要战役、锻造的精神?

(1)概况: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2)英雄人物: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杨根思、罗盛教等

(3)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历时四十多天双方参战兵力 6 万多)

(4)抗美援朝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

5.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标志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标志: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2)意义:①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③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6.分析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

①战争的正义性;

②中朝两国人民并肩作战;

③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战斗;

④中共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

第3课  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时间、地区、原因、法律依据及其规定的内容是?

(1)时间:1950—1952年底;

(2)地区:新解放区;

(3)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4)具体原因: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5)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6)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

2.土地改革的具体措施、特点、性质和结果分别是什么?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具体措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2)特点: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3)性质:反封建的民主改革。

(4)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5)变化:变土地地主私有为农民私有。

3.土地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1)政治上: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 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经济上: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拓展提升】

土地所有制:人们在一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形式,即对土地的占有形式。

如商鞅变法确立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即土地归地主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即土地归农民所有;三大改造后,实行土地公有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段?实施的背景是?

(1)时间段:1953—1957;(目前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2)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

②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③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要完成什么基本任务?取得了哪些成就?结果、意义分别是什么?

(1)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基本任务:

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核心任务)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

①交通运输业方面:

一桥——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

二铁——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三公——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②工业方面(重工业成就为主):

四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集中于东北:工业基础好,资源丰富,离苏联近。)

(4)结果: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还未实现工业化)

3.为何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落后,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②国防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③苏联的成功经验。

4.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

①苏联的帮助②党的正确领导③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民主政治建设)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分别是什么?

(1)时间:1954年。

(2)内容:

①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四宪法)

②选举了国家领导人。

钻石免费 永久钻石免费

已有0人支付

网站作品版权归本站所有
学习资料下载大全_k12教育学习资料下载中心 » 八下历史问答式复习提纲(
中小学全科学习资料下载 立即领取

发表回复

提供更多最优质最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