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梳理02:无健康码通道-备战2021年高考作文之社会热点素材主题梳理
★备战2021年高考作文之社会热点素材
主题梳理02:无健康码通道
主题导读: 【最美时评文】
【主题及阐释】
【思想火花点】
【最美时评文】
以治理精度提升社会温度
(题目即观点,生动简明。)
生活的细节之处,往往能反映城市治理的精度、社会发展的温度。前段时间,江苏无锡火车站受到不少网友点赞,一张写着“无健康码由此进入”的提示牌,为使用老人机、手机没电、无微信、不会操作、无手机等人群提供了温馨的解决方案。不止于此,在福建莆田站,在江西南昌站、赣州西站……越来越多的地方通过设立清楚的标识、醒目的爱心通道、便捷的引导台,为不同群体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周到服务。(开篇点题。列举全国多地做法,提出反映城市治理的精度、社会发展的温度关键在细节的话题。)
数字时代,信息化应用层出不穷,使用的门槛也提高了。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健康码的推广应用给人们的出行安全上了一道“保险栓”,为科学防控、复工复产、民生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乘坐公交、进出社区等日常场景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由于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熟悉智能化设备操作,也遇到了一些不便。随着移动支付、数字政务、预约问诊的进一步普及,老年生活的需求与数字社会的供给不相匹配的情况时有发生。
看似明显的“数字鸿沟”,其实在人性化的服务、精细化的治理中可以迎刃而解。火车站增设一个提示牌,给初来乍到的旅客以充分的安全感;医院开辟一条人工通道,为一些老人解决了实际困难。这些看似不太重要的细节,在老年人眼里真是解决了大问题。在陕西西安一家电信营业厅,一位老人送来水果,专程感谢营业员帮她申请注册健康码;今年重阳节,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为一家报纸上的“图示版智能手机使用教程”写了感谢信,“这真是为老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一个个有温度的善举,一次次有耐心的帮助,让老年人的数字生活有了坚实的依靠。(重要性分析。人性化服务和精细化治理可以消除信息化应用时代的“数字鸿沟”,化解老年人遇到的难题。)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城市治理重在细节、贵在细节,也难在细节。日新月异的发展质量,既体现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里,也蕴含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和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之中。除了老年人的“数字需求”,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考验着社会治理的“绣花”功夫。比如,对盲人群体来说,盲道是他们行走在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通道;对哺乳期的母亲而言,公共场所的母婴室既是关爱也是关照。可以说,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升精细化水平,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差异化需求,带给他们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重要性分析。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能够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差异化需求。)
在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方面,给予老年人多元选择和替代方案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前不久,民政部表示将推动解决老年人在民政服务中遇到的智能技术困难,一方面坚持适老化原则,在民政服务领域保留人工服务、面对面的服务方式,避免给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增加负担,另一方面将联合相关部门改善涉老智能产品体验。多方合力,携手满足老年人在出行、就医、预约服务、线上消费等方面的需求,老年人不仅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而且能收获老有所安、老有所乐。(政府在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方面应以治理精度提升社会温度,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
社会治理千头万绪,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在“一码通行”的场景中,让老年人也能有便利选择,这是社会发展的应尽之责,也是时代进步的题中之义。(总结全文,深化文意。指出在社会治理中关爱老年人的重大意义。)
“无健康码通道”彰显城市温度
(题目即观点,赞誉之情跃然纸上。)
10月6日,有网友在微博晒出1张照片,配文只有3个字+2个标点符号:“无锡。善……”没想到获得了19万次点赞。照片中,一块指示牌提示:“无健康码由此进入”。为使用老人机、手机没电、无微信、无手机、不会操作等无法出示健康码的旅客开通“无健康码通道”。发帖网友表示照片拍摄于江苏无锡火车站,这是她第一次来无锡,就被这座城市的善举打动。(10月8日《扬子晚报》)(由网友微博照片引出“城市善举”的话题。)
②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有码畅通无阻,无码寸步难行”,这种说法并不夸张。媒体已公开报道多起老人出行公共场所没有健康码“被拒”的案例:有因为不会出示健康码无法乘坐公交、地铁或进超市购物的;有因为老年机无法出示健康码被其他乘客赶下车的……对此,许多网友发问: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懂什么是健康码,就连出门都不允许了吗?
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但60岁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这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没能搭上互联网的快车。由于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充分运用,老年人感受到的不便也愈发凸显。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出示健康码,看似只是一项技能,实则关乎老人权利,关乎他们晚年生活质量。(现实性分析。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相当数量的老年人无法出示健康码,影响其生活质量。)
疫情防控需要有力度,但对于这些与数字化时代绝缘的老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也需要有温度,给予他们更精细更友善的照拂。因为这个“无健康码服务通道”,让网友感叹无锡的细心和人性化。有网友说,一座城市的温度就体现在它如何对待那些被“遗忘”的人。不少网友呼吁,希望公共场所能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无健康码通道希望全国推广”。(彰显城市温度做法一:疫情防控要有温度,给予老人更精细友善的照拂。)
将心比心,关爱老人,是一个城市应有的善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也考验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前不久,宁波街头的绿灯为一位近八旬老人过马路亮起,同样照见了一个城市的善意。交警部门延长绿灯时间,折射了以人为本的公共管理理念;所有司机安静地等待、有车主冒雨送伞给老人,体现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彰显城市温度做法二:关爱老人是城市应有的善意,考验着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程度。)
时代进步需要兼顾社会温度。铁路部门帮老人解决扫码难题、交警部门为老人过马路延长绿灯时间,从公共资源分配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设计利用率低、成本高,是很不划算的。但恰恰是这种看起来很不划算的设计,彰显了一个城市最温暖、最文明的一面——对于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我们可以让渡一些公共资源和时间,可以放慢脚步等一等他们。
“等一等”不是同情与恩赐,而是照在每个人身上那一缕阳光。值得欣慰的是,当下很多城市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一系列举措,都让人感受到城市管理的善意与温度。(彰显城市温度做法三:让渡一些公共资源和时间,放慢脚步等候老人等特殊群体。)
来源:福建文明网 作者:付彪
“无健康码通道”诠释城市善意和温暖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晒出一张拍摄于江苏无锡火车站的照片,配文只有3个字+2个标点符号:“无锡。善……”没想到获得了19万次点赞。照片显示,无锡火车站为使用老人机、手机没电、无微信、无手机、不会操作等无法出示健康码的旅客开通“无健康码通道”。发帖网友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来无锡,就被这座城市的善举打动。
一项贴心、细心和人性化的举措,以低成本的方式,让一座城市得到了高回报的形象传播。做到了别人没有想到或者别人想到了却没有做到的事情,无锡的“无健康码通道”在切实地裨益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的同时,也提升了老百姓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与认同;尊重和善待那些被遗忘的人,为小众需求提供出口,“无健康码通道”善莫大焉。
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在带给我们巨大福利的同时,它卷起的灰尘也遮掩了一些弱势者的身影,它隆隆的声响也覆盖了一些弱势者的叹息。不少“慢了一拍”的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然而,在一个流动的时代里,他们也有出行的需要,不能提供健康码的他们,又该去哪里寻求社会支持?
哪怕是深受互联网影响的年轻人,也同样有难以出示健康码的尴尬时刻。手机没电也好,手机不慎丢失或者忘记携带了也罢,处于困境的他们,同样需要“温柔相待”。正视不能提供健康码群体的利益诉求,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无健康码通道”见证了公共服务的品质与成色。
在一个区分性的认识里,那些不能提供健康码的群体,自己的问题要自己想方设法去解决;“无健康码通道”则实现了换位思考、体谅和成全他人,真正做到了“想乘客所想,急乘客所急”,宁可给自身添麻烦,也要给老百姓减负担;公共服务理念的转变,让每一个从“无健康码通道”路过的人们,都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善意和温暖。
好风景不仅在于自然风光,也在于精神之美和人文之美。正如网友所说“许多城市花巨资做城市宣传,不如把细节做好”。实际上,在郑州、福州、西安、青岛等地,也有“无健康码通道”或者类似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