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资料答案总结

中小学全科学习资料下载 立即领取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答案总结

 

一、选择题高频、易错考点

  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 烧制陶瓷(化)、杀菌消毒(化)、工业制氧(物)、蔗糖溶解(物)、水力/风能发电(物)、石油的分馏(物)、煤的干馏(化)、氢氧化钠潮解(物)、蜡炬成灰(化)、五谷酿酒(化)、铁铸成锅(物)、百炼成钢(化)、石墨制金刚石(化)、光合作用(化)
  2. 材料类
    • (1)属于合成材料的是聚乙烯、涤纶;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棉花、羊毛;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铁、黄铜、生铁;属于复合材料的是钢筋混凝土、碳纤维复合材料。
    • (2)判断:
      • ①合金中至少含一种金属。(√)
      • ②Fe₂O₃和赤铁矿均属于金属材料(×),Fe₂O₃是氧化物,赤铁矿是混合物,都不属于金属材料。
      • ③镁铝合金属于复合材料(×),镁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1. 重要人物及成就
    • (1)创立原子论、分子学说(道尔顿、阿伏加德罗)。
    • (2)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
    • (3)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测定水的组成,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拉瓦锡)。
    • (4)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张青莲)。
    • (5)发现了青蒿素治疟疾的新疗法,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
    • (6)发现酸碱指示剂(波义耳)。
    • (7)发明侯氏制碱法(侯德榜)。
  2. 物质的分类
    • (2)判断:
      • ①纯碱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
      • ②NaHCO₃属于盐。(√)
      • ③C₆H₁₂O₆属于氧化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C₆H₁₂O₆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 ④二氧化氯属于氧化物。(√)
      • ⑤硝酸铜属于酸(×),硝酸铜属于盐。
      • ⑥聚氯乙稀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 化学用语的书写
    • (1)原子:2个氮原子(2N);3个氢原子(3H)。
    • (2)分子:2个氮分子(2N₂);氨分子(NH₃)。
    • (3)离子:1个铝离子(Al³⁺);2个铵根离子(2NH₄⁺);铁离子(Fe³⁺),亚铁离子(Fe²⁺)。
    • (4)化学式: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Fe₃O₄);硝酸铝(Al(NO₃)₃);氯化亚铁(FeCl₂)。
    • (5)判断:
      • ①镁离子:Mg⁺²(×),应为Mg²⁺。
      • ②硫酸锌:ZnS(×),应为ZnSO₄。
      • ③氨气:NH₄(×),应为NH₃。
      • ④铵根:NH₃⁺(×),应为NH₄⁺。
      • ⑤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Fe₂O₃(×),应为$\stackrel{+3}{Fe}_{2}O_{3}$。
  1. 化学式的意义
    • (1)由三个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应说由三种元素组成。
    • (2)由三种元素构成(×),应说由三种元素组成。
    • (3)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应说一个醋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 (4)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 = 6:1:8。
    • (5)含有1个氧分子。(×),醋酸中不含氧分子,含有的是氧原子。
    • (6)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2. 元素周期表的含义
    • (1)镓原子的质量为69.72。(×),69.72是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质量。
    • (2)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
    • (3)镓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1。(×),质子数为31,中子数约为69.72 – 31 = 38.72。
    • (4)镓离子的符号为:Ga³⁻。(×),镓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Ga³⁺。
    • (5)镓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
    • (6)x的值为2(√)
  3. 反应的微观图
    • (1)
      • ①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反应前分子数为3,反应后分子数为4,分子数目改变。
      • ②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2:9;(√)
      • ③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
      • 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₃OH + 3O₂$$2CO₂ + 4H₂O
    • (2)
      • ①反应后,生成3种分子。(×),反应后生成2种分子。
      • ②参加反应的A分子和B分子个数比为:1:2。(√)
      • ③方程式为:2H₂S + 4O₂$$2SO₂ + 2H₂O + O₂。(×),正确的方程式为2H₂S + 3O₂$$2SO₂ + 2H₂O。
  1.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劳动实践或生活知识 | 化学知识 | 判断(错的请更正) | | — | — | — | | 用明矾清理鱼缸 | 明矾能吸附水中杂质,使之沉降 | (√) | | 利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 用墨书写或绘制书画板报 | 碳单质具有还原性 | (×),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 | 炒菜时油锅起火,盖上锅盖 | 降低油的着火点 | (×),盖上锅盖是隔绝氧气 | | 工人用铝合金制成门窗 |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不反应 |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 | 铁栏杆刷一层铝粉防锈 | 铁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 (×),铝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 | | 用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 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 | 用食醋清除水壶内壁的水垢 | 醋酸能与水垢反应 | (√) | | 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 石灰浆能与空气中的CO₂反应 | (√) | | 用含氢氧化钠的清洁剂清洗炉具 | 氢氧化钠溶解油污 |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 | | 用氢氧化钠自制叶脉书签 | 氢氧化钠能腐蚀叶子的叶肉 | (√) | | 用KNO₃配制植物的营养液 | KNO₃是复合肥料 | (√) | | 在植物中施用氮肥—尿素 | 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根部发达 | (×),尿素可以促进植物枝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 | 剧烈运动后喝淡盐水 | 补充人体所需无机盐 | (√) | | 回收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 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难降解 | (√) |
  2. 溶解度曲线图
    •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溶解度单位是“g”,应是110g。
    • (2)40℃时,b点对应的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
    • (3)把a点硝酸钾溶液升温至60℃时,可得到c点溶液。(×),a点溶液升温至60℃,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不能得到c点溶液。
    • (4)a点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1.6%。(×),a点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31.6g}{100g + 31.6g}×100\%$≈24%。
    • (5)20℃时,将20g KNO₃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得到65.8g(√),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50g水中最多溶解15.8g硝酸钾,得到溶液质量为50g + 15.8g = 65.8g。
    • (6)在d点对应的温度下,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点对应的温度下,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但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
    • (7)从含少量NaCl的KNO₃溶液中提纯KNO₃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 物质的除杂
    • (1)CO₂(CO):点燃。(主成分反应),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无法点燃。
    • (2)MnO₂固体(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操作错),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nO₂。
    • (3)Zn粉(Fe粉):加入稀硫酸,过滤。(主成分反应),锌和铁都能与稀硫酸反应。
    • (4)CuO粉(C粉):在空气中灼烧。(√)
    • (5)FeSO₄溶液(CuSO₄):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主成分反应),锌会与FeSO₄反应。
    • (6)K₂CO₃溶液(K₂SO₄):加BaCl₂溶液,过滤(有新杂质KCl)
    • (7)NaOH溶液(Na₂CO₃):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主成分反应),稀盐酸会与NaOH反应。
    • (8)NaCl溶液(Na₂CO₃):加入适量的稀硝酸(有新杂质NaNO₃)
    • (9)CO₂(HCl):通过饱和NaHCO₃溶液(√)
    • (10)NaCl(泥沙):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4. 物质的鉴别
    • (1)
      • ②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
      • ③KCl与NH₄Cl: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NH₄Cl,无明显现象的是KCl。
      • ④Na₂CO₃与NaOH溶液: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Na₂CO₃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OH溶液。
      • ⑤BaCl₂与Ba(NO₃)₂溶液:加硫酸或硫酸盐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BaCl₂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Ba(NO₃)₂溶液。
      • ⑥Mg(OH)₂与MgCO₃固体:加稀盐酸,固体溶解且有气泡产生的是MgCO₃固体,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的是Mg(OH)₂固体。
      • ⑦BaCO₃与BaSO₄固体:加稀盐酸,固体溶解且有气泡产生的是BaCO₃固体,固体不溶解的是BaSO₄固体。
      • ⑧羊绒与棉花: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绒,有烧纸气味的是棉花。
    • (2)
      • ①NH₄NO₃和NaOH:用水(√),NH₄NO₃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NaOH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 ②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的木条(×),二氧化碳和氮气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无法鉴别。
      • ③稀盐酸与氯化钠溶液:用酚酞(×),酚酞遇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都不变色,无法鉴别。
      • ④Na₂CO₃与NaOH溶液:用酚酞(×),Na₂CO₃和NaOH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无法鉴别。
      • ⑤CuSO₄与KNO₃固体:加水(√),CuSO₄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KNO₃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
      • ⑥NaCl溶液与稀盐酸:加入AgNO₃(×),NaCl溶液和稀盐酸都能与AgNO₃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
      • ⑦尿素与KNO₃:加熟石灰研磨(×),尿素和KNO₃都不与熟石灰反应,无法鉴别。
  1. 各类标志易燃液体(酒精);腐蚀品(硫酸、氢氧化钠);节水、节能、禁止烟火,禁止放易燃物(题目未明确对应填空要求,无法准确填写)
  2. 实验方案评价(题目未给出具体判断内容,无法完成)
  3. 有关说法的判断
    • (1)空气质量报告的污染指数包括CO₂。(×),CO₂不是空气污染物,不包括在污染指数中。
    • (2)排放二氧化碳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
    • (3)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4)氧气可以用作燃料。(×),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 (5)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 (6)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且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包括加快和减慢,且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 (7)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的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8)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9)电解水实验中,加入硫酸钠、氢氧化钠等是为了增强导电性。(√)
    • (10)2gH₂在18gO₂中燃烧生成20g水。(×),根据化学方程式2H₂ + O₂$$2H₂O,2g氢气完全燃烧需要16g氧气,生成18g水。
    • (11)烧木炭在旁边放一盘水防中毒。(×),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放一盘水不能防中毒。
    • (12)C₆₀是新型的化合物。(×),C₆₀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
    • (13)“低碳”生活中的“碳”是指碳单质。(×),指的是二氧化碳。
    • (14)喷水灭火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喷水灭火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15)煤气泄露打开排风扇。(×),煤气泄露打开排风扇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
    • (16)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更好,熔点更高。(×),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更好,熔点更低。
    • (17)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显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溶液,如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但属于盐溶液。
    • (18)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
    • (19)用烧碱中和酸性土壤。(×),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酸性土壤。
    • (20)NaOH + CO₂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4. 化肥的作用促进叶子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需氮肥;叶片边缘呈现褐色,需钾肥;促进茎秆粗硬,增强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需钾肥;促进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需磷肥。属于复合肥的是①KNO₃、③NH₄H₂PO₄。
  5. 第十二单元常考知识点
    • (1)属于常量元素的是钙、钾、钠;属于微量元素的是碘、铁、硒、锌、铝、汞。
    • (2)瘦肉、海鲜、大豆、豆腐、鸡蛋中富含蛋白质;五花肉、肥肉富含油脂;大米、小麦、面包、玉米、米粉中富含糖类。
    • (3)夜盲症(维生素A),坏血病(维生素C),佝偻病(钙),骨质疏松(钙),贫血(铁),食欲不振(锌),甲状腺肿大(碘),龋齿(氟),防癌、抗癌主要靠(硒)元素。

二、第二卷常考的基础知识和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钻石免费 永久钻石免费

已有0人支付

网站作品版权归本站所有
学习资料下载大全_k12教育学习资料下载中心 »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答案总结
中小学全科学习资料下载 立即领取

发表回复

提供更多最优质最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