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八下文言文阅读 过关训练(解析版)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
过关训练
- 【浙江省东阳市18-19学年八年级下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峡江寺①飞泉亭记
袁 枚
天台②之瀑,离寺百步,雁荡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③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④。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⑤。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注释】①峡江寺:在广东清远东峡山上。②天台:与下文的“雁荡”、“匡庐”、“罗浮”、“石门”皆为山名。③瀹若:烹茶。擒:煮。④对枰:对坐下棋。⑤合同而化:汇合融化在一起。
- 用“/”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而 游 者 皆 暴 日 中 踞 危 崖 不 得 从 容 以 观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高不过里许________
(2)参错并奏________
(3)僧澄波善弈________
(4)一至于斯________
- 赏析下面的句子。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 4. 作者说:“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如此感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1. 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
- (1). 表示约数 (2). 一起 (3). 善于,擅长 (4). 这样
- 示例一:用了“逸”和“劳”这一组反义词,以水的奔腾飞泻,反衬出人的安逸闲适。示例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就像把九天之上的银河放在书桌卧榻前赏玩”,突显出作者的旷达闲适。
- ①飞泉亭内开窗瀑布扑面而来(观瀑),关窗可听瀑声、松涛声、鸟声;②在几席上赏玩瀑布;③亭内可以自由活动或休憩。
【解析】1.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句话的意思是:但游览的人都曝晒在烈日下,站在危险的山崖上,无法从容不迫地观赏。据此可划分停顿为: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许”表示约数。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这句话意思是:以人的安逸舒适,静待水的奔腾飞泻,就像把九天之上的银河放在书桌卧榻前赏玩。 示例一:用了“逸”和“劳”这一组反义词,以水的奔腾飞泻,反衬出人的安逸闲适。示例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就像把九天之上的银河放在书桌卧榻前赏玩”,突显出作者的旷达闲适。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可知飞泉亭与众不同:亭有奇树遮阳;厅内开窗可以观览瀑布的奇妙,关窗可以听瀑布的声音,在几席上赏玩瀑布;亭内可以自由休憩,水声、鸟声、棋声、松声齐奏,妙不可言。于是作者发出感慨:“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点睛】参考译文:
天台山的瀑布,离寺庙有百步远,雁宕山的瀑布,附近没有寺庙。其他像庐山、像罗浮山、像青田的石门山,那里的瀑布并不是不奇妙,但游览的人都曝晒在烈日下,站在危险的山崖上,无法从容不迫地观赏,好像与友人在途中相遇,虽然高兴却不得不很快分手。
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左右,爬山的石级弯曲盘旋,古老的松树在上面遮蔽着,火热的太阳晒不到游客。过了石桥,有三棵奇树,像鼎的三只脚一样分立着,到半空中忽然合拢在一起。树木一般都是根株合在一起而枝干分离,这三棵树偏是根株分开而枝叶合拢,真是奇特啊!
攀登上一大半,瀑布像雷鸣一样轰响,从高空飞泻下来。瀑布旁边有间房屋,这就是飞泉亭。亭子长宽有一丈多,八扇窗子明亮洁净,关上窗户听到瀑布的响声,推开窗子瀑布就扑面而来。亭子里可以坐,可以躺,可以放松腿脚,可以随意舒展活动,可以放笔墨砚台,可以品茶饮酒。以人的安逸舒适,静待水的奔腾飞泻,就像把九天之上的银河放在书桌卧榻前赏玩。当时造这亭子的人,莫非是仙人啊!
澄波和尚善于下棋,我叫霞裳跟他对弈。于是瀑布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错落着响成一片。过了一会儿,听到手杖触地的声音像从云中传来,原来是老和尚怀远抱着一尺多厚的诗集来,要我作序。于是吟诵诗文的声音又大响起来。大自然的声音,人的声音,完全汇合而融化在一起。想不到观赏瀑布的快乐,竟然到了这般境界,这亭子的功劳实在大啊!
(二)【浙江省东阳市18-19学年八年级下期末】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
【注释】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官职名,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③允:符合
- 5.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选贤与能____ ②女有归_____
③及为相_____ ④上常临镜_____
-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 7. 下列加点的字与“大道之行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 8. 在【甲】【乙】两文中,谈到大同社会,他们提出了什么相同观点?
【答案】5. ①与,通“举“,推举,选举 ②指女子出嫁 ③等到 ④面对
- 6. ①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②我重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7. A
- 8. 示例: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
【解析】5.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与”:通“举”,推举。“归”:女子出嫁。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故”:所以。第一个“亲”:以……为亲。第一个“子”:以……为子。“用”:重用。“社稷”:国家。“身”:自己。
7.A项加点的字与“大道之行也”的“之”用法相同,都是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独,不译。B项,结构助词“的”。C项,代词,“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句,“之”为前置宾语。D项,代词,指韩休。
8.比较阅读。要答好此题,首先要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两文的内容,然后归纳出两文的中心,看看两文都表明什么共同观点。如甲文可分析“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乙文可分析“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二)译文:
唐玄宗任用韩休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涉及名誉权势。等到担任宰相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