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方法整理和范文(成长类+亲情类+托物言志)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下期末复习·作文方法整理和范文
(成长类+亲情类+托物言志)
[结构]
[写作提示]
选材要新颖(学习国画/民族乐器/小众运动/计算机比赛/社团活动等,过程中遇到挫折,受到花草的鼓励后努力拼搏,获得成功);
题目吸引人(化用诗词/歌词,如“成长总在风雨之后”;对称句,如“向阳生长,破茧成蝶”);
文章结构采用“起承转合法”,详略得当(重点放在“受到花草鼓励并努力拼搏”);
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为主),加在“受到花草鼓励并努力拼搏”处。
[技法点拨]
文章末尾可以采用直接抒情、议论,揭示主旨。例如:
(例1)那摔伤后的伤疤,像一片乌云,遮住了心中的阳光;那山路上的槐花树,却似一盏明灯,照亮了黯淡的心房。槐花树啊,你饱经风霜,却依旧怒放花蕊。我将像你一样,在困境中坚守,在挫折里成长,在磨难下盛放,去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挑战。
(例2)在失败的阴影下,我曾像一只折翼的飞鸟,迷茫而无助;但那曾经被树叶遮住的明月,如灯塔般指引我走出输球的低谷。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风雨几何,我都会带着这份由明月赋予的力量,像勇士般披荆斩棘,似骏马般驰骋千里,若雄鹰般搏击长空。
[例题]
请以“裂缝里的光”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要求结合个人经历或虚构故事,体现 “在困境中发现希望、获得成长”的主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教师点拨:“裂缝” 可指生活中的挫折(如比赛失利、人际关系矛盾、家庭变故等),也可指内心的迷茫与自我怀疑。“光” 可以是他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是自然景物带来的启示(如砖缝里的小草、雨后的彩虹),需体现 “从绝望到顿悟” 的转折。起承转合清晰,“发现光” 的过程有层次感(如从忽视到察觉,再到领悟),结尾升华自然不突兀。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体现情感转变。
[范文·修改前]
弦上生花,葵影向阳
指尖抚过古筝冰凉的琴弦,《彝族舞曲》的旋律卡在大撮技法上,像被乱麻缠住的丝线,怎么也理不顺。琴房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我盯着琴谱上密密麻麻的音符,眼眶渐渐发烫。三个月后的民乐大赛在即,可我连基础的轮指都磕磕绊绊,那些被老师夸赞过的天赋,此刻像泡沫般脆弱易碎。
此后的日子,练习室成了困住我的牢笼。琴弦磨破指尖,渗出的血珠晕染在白色的胶布上。当我第无数次弹错节奏,摔下指甲盖,躲在琴房角落无声流泪时,瞥见窗台花盆里蔫头耷脑的向日葵幼苗。它的茎秆细得像铅笔,几片嫩叶蜷缩着,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倒与此刻的我有几分相似。
转机出现在某个暴雨倾盆的午后。我抱着琴谱冲进练习室,意外发现向日葵竟挺直了腰杆。雨水顺着玻璃蜿蜒而下,它却昂着头,叶片上的水珠折射出细碎的光。那些曾经蜷曲的叶子舒展如帆,稚嫩的花苞倔强地指向天空。我突然想起生物课上学过,向日葵会分泌生长素,即便身处逆境,也会拼命寻找阳光的方向。
这个发现像颗石子投入深潭,在我心底激起层层涟漪。我轻轻拭去琴身的水渍,重新戴上指甲盖。指尖触弦的瞬间,仿佛握住了向日葵向上生长的力量。轮指练习时,我不再畏惧疼痛,而是想象每一次拨弦都是向日葵舒展叶片的姿态;攻克大撮难点时,将每一次用力当作向日葵追逐阳光的倔强。汗水滴落在琴弦上,折射出晶莹的光,与窗台那株向日葵相互辉映。
比赛那日,聚光灯打在古筝上,恍若一束温暖的阳光。当指尖在琴弦上翻飞,《彝族舞曲》的旋律如清泉奔涌而出,我看见评委眼中的赞赏,听见观众席响起的掌声。谢幕时,我望向台下捧着向日葵花束的母亲,那绽放的花朵金黄灿烂,恰似我此刻心中的喜悦。
原来成长从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那些看似无法逾越的挫折,不过是生命给予的考验。就像向日葵永远追逐着太阳生长,我们也应在困境中积蓄力量,让热爱在坚持中绽放光芒。琴弦上流淌的不仅是音符,更是一个少年与一株植物共同向阳而生的故事。
| 范文分析 | |
| 优点 | 意象贴合主题:以向日葵 “逐光生长” 喻指 “困境中成长”,从 “蔫苗” 到 “昂头” 的变化,与 “我” 学琴从受挫到突破的过程同步,托物言志自然。
结构完整流畅:按 “遇挫 – 类比 – 顿悟 – 成功” 展开,起承转合清晰,重点写 “受向日葵启发后努力” 的过程,详略得当。 细节生动具象:“琴弦磨破指尖”“血珠晕染胶布” 等细节凸显练琴艰辛;“叶片舒展如帆”“指尖翻飞如泉” 的比喻,让画面感跃然纸上。 |
| 不足 | 困境描写趋同:“练琴受挫、比赛压力” 为常见题材,缺乏个性化细节(如某段旋律的特殊难点),易显俗套。
哲理揭示直白:直接解释向日葵特性,削弱了托物言志的含蓄美,可通过观察细节(如 “花盘随光转动”)自然引出感悟。 情感升华浅尝:结尾 “成长是战胜挫折” 的感悟较常规,若能联系向日葵 “始终向阳” 的本质,延伸至 “坚守热爱” 的深层立意会更深刻。 |
| 优化方向 | 增加练琴专业细节(如 “轮指时指甲角度导致音色发闷”),让困境更真实;
删去知识解说,用 “向日葵绒毛泛银光” 等细节暗示生命力; 结尾深化感悟,如 “掌声中明白,成长是像向日葵般,哪怕无人注视也向着心光生长”。 |
[范文:修改后]
弦上生花,葵影向阳(修改版)
指尖抚过古筝冰凉的琴弦,《彝族舞曲》的大撮技法总像被乱麻缠住 —— 无名指与中指本该同时发力,我的无名指却像灌了铅般迟滞,音色闷哑如破锣。琴房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我盯着琴谱上标红的字眼,眼眶渐渐发烫。三个月后的民乐大赛在即,可这节骨眼上,指甲盖反复磨破的刺痛感,正一点点啃噬着老师曾夸过的 “天赋”。
练习室的灯光惨白如霜。当我第无数次弹错节奏,摔下指甲盖时,瞥见窗台花盆里的向日葵幼苗 —— 茎秆细若铅笔,蜷缩的嫩叶上凝着水珠,在穿堂风里抖得像打寒颤的流浪猫。这副模样,倒与躲在琴房角落抹眼泪的我有几分相似。
转机在暴雨夜降临。我抱着琴谱冲进练习室,惊见向日葵竟将花盘转向玻璃。雨水顺着叶片滑落,在脉络间折射出银线,曾经蜷曲的嫩叶舒展如帆,连稚嫩的花苞都倔强地昂着,像举着枚微型太阳。我忽然想起,上周给它浇水时,曾看见茎秆绒毛上沾着的泥土。原来,它一直默默把根扎向花盆深处。它们在黑暗中盘曲成螺旋,每一道褶皱都沾着陶土的湿气。
这个发现让我指尖一颤。重新戴指甲盖时,指腹触到琴弦的冰凉,却想起向日葵绒毛上的暖意。轮指练习时,我不再数着磨破的次数,而是想象指尖拨出的音符,它时而如嫩叶抽芽,时而似茎秆拔节,时而是根系在泥土里的闷响。攻克大撮难点时,我盯着琴弦震颤的波纹,每一次用力,都像花盘追逐阳光般倔强。哪怕玻璃上的水痕模糊了光线,也要让整个生命为之倾斜。汗水滴在琴弦上,和着窗外渐歇的雨声,在琴码间汇成细小的溪流。
比赛那日,聚光灯落在古筝上,恍若向日葵追逐的太阳。当指尖在琴弦上翻飞,《彝族舞曲》的旋律如清泉奔涌,我看见评委眼中闪过光亮。谢幕时,母亲捧着向日葵花束上台,花瓣上的露珠映着灯光,恰似我眼眶里打转的泪。谢幕时,母亲捧着向日葵花束上台,花瓣上的露珠沾到我脸上,凉丝丝的,却比奖杯更让我眼眶发热。
原来成长从不是与他人的竞赛,而是像向日葵那样,哪怕埋首泥泞,也要朝着心光生长。
[结构]
[写作提示]
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围绕中心选材,组织材料,设置线索;
详略得当,凸显中心的要详写,泼墨如水;与中心无关的要略写,惜墨如金;
巧用技法,例如开门见山,点明题旨;抑扬对比;前后呼应;铺垫渲染;卒章显志
[技法点拨]
1.设置线索,串联事件:
写作时要根据确定的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舍弃无关的内容,并对选定的材料进行一定的剪裁和加工,安排好先后的次序。为了突出中心,可以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的词语、句子等,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如《背影》,围绕父亲的四处 “背影”,展开细节描写,产生了“我”不理解父亲、觉得父亲老土啰嗦,但父亲仍然叮嘱“我”、给“我”买橘子的冲突,突出了父亲的细致入微和真挚父爱,突出文章中心(深切怀念)。
线索提示:姥爷送我画笔,被我怒摔,仍为我冒雪买笔;奶奶为我缝制的衣服,被我嫌弃,仍一针一线为我缝制了有趣的卡通图案;绘画比赛失利,冲母亲发脾气,母亲仍为我做香喷喷的馄饨/家乡特色美食……
2.双重视角,强化中心:
为了突出中心,还可以在文章倒数第二段,写多年后回忆起这件事时,对亲人的情感、对亲情的感悟(深化版)。
例如:(片段一)粥时常能勾起我的乡情,使我回忆起奶奶做的清香,纯净的粥。望着一缕缕的炊烟,对家乡的思念便油然而生。而如今,城市的喧闹早己抹去了粥的纯洁,甘甜,吹走了煮粥的炊烟。可那炊烟却仍在我心中久久萦绕,我心的暮色也定会与它辉映。
(片段二)梦里,依旧是那间朝阳的房子,依旧是背对着阳光,依旧是那张旧躺椅,你带着老花镜,花白的头发在下闪出晶莹的色泽。你总是翻着那本普通的食谱,絮絮喃喃:“小丫头正在发育,得给她弄点好吃又有营养的。”老式收音机,在红木的床头柜上沙哑地唱着戏剧。那幅画面,定格在我的梦里……
3.巧用技法,强化中心:
为了突出中心,还可以在开头结尾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可以开门见山,点明情感;或在篇末直接抒情,点明主旨。
例如:(排比+化用诗句)没有“白头生死鸳鸯浦”的轰轰烈烈,却也使“夕阳无语为之动”;没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却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血脉相连无绝期”的亘古永恒;没有“身似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的长相守,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默默祝愿……飘落的雪花,带不走凝固的记忆;穿越时空的凝重,带不走久远的岁月。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深处折射出两个字——亲情。
(直抒胸臆+反复点题)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例题]
请以 “旧物里的温度”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要求围绕一件承载亲情的旧物展开叙事,体现亲情在时光中的延续与变化;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教师点拨:旧物的选择要避免俗套(如伞、相册),可选取更具个人特色的物件(如爷爷修鞋的工具箱、母亲缝补衣物的顶针、外婆腌咸菜的陶罐),增强故事独特性。可采用倒叙(从整理旧物入手)、物件独白(以钢笔为视角)等形式,避免平铺直叙。增加双重视角,写出过去旧物如何被使用(如父亲用旧钢笔写家书的动作),以及旧物的现状(如钢笔帽上的刻字被摩挲得模糊)与你对它的新认知(如发现笔杆里夹着的小纸条)。运用多种感官,如围巾毛线磨出的毛球蹭过脸颊的粗糙感,旧木箱里散发出的樟脑与阳光混合的气味,茶杯裂纹碰撞时发出的细微声响,像亲人的低语。立意深刻,不局限于 “怀念”,能通过旧物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