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论述题经典合集
中考历史论述题经典合集
1.综合国力决定国家的国际地位
观点:综合国力决定国家的国际地位
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处于领先地位,美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得以在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上起着主导作用。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经过两个五年计划一跃成为强大的工业国,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得以在国际舞台上与美国平起平坐,战后建立了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一战后,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合理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给日本;《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地位;二战期间,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回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结论:综上,国家实力是其国际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应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国力;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等。
2.世界政治格局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大国力量的消长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观点:世界政治格局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大国力量的消长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论述:一战后列强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法等欧洲大国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美苏等国的崛起,国际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美苏开始了三十多年的争霸,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极大危害。苏联解体后,随着中国、日本、西欧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各国都致力于实现稳定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结论:综上,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带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大国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任务。
3.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
观点: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
论述:二战时,苏德战场对于减少美国的牺牲极为重要,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与苏联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外交政策上把援苏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二战后,苏联阻碍了美国称霸世界,威胁到了美国国家利益,所以美国调整外交政策,1947年出台“杜鲁门主义”,与苏联开始了“冷战”。
结论:综上,外交政策的调整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我们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是历史的进步(社会发展的需要)
观点: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是历史的进步(社会发展的需要)
论述:17世纪,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18世纪,法国的封建制度已经成为法国社会发展的严重阻碍,通过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已成为历史必然。1789年攻陷巴士底狱拉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君主统治,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结论:综上,资产阶级革命顺应了本国历史发展的需要,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推动了本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5.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和法治是近代以来各国人民的普遍追求
观点: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和法治是近代以来各国人民的普遍追求
论述: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确立了美国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用法律保障了自由、平等权力;法国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1789年,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后,颁布了《法典》,树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建立中国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后,19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也是一部真正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用法律确保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
结论:综上所述,实现民主和健全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不断完善民主制度和法律体系。
6.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观点: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论述:秦朝完成统一大业后,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在政治上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这种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直到辛亥革命废除;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后,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论:综上先进的制度能够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制度创新可以改革弊端,解放生产力。
7.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观点: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论述:战国时期,为适应当时社会变革潮流,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通过变法,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明治政府因时制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摆脱民族危机,迈入资本主义强国之列。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市改革中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调动了职工积极性。
结论:综上所述,恰当的改革是实现一个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坚持深化改革。
8.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观点: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论述:19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内战,国家走向了分裂的边缘。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废除奴隶制的法令,扭转了战局,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大障碍,奠定了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处于大分裂状况,长期的动荡使得民不聊生。公元前221年,秦朝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开创了统一的局面,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采取有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开创了大一统局面,最终使汉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结论:由此可见,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我们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9.先进思想文化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观点:先进思想文化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论述: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宣传人文主义思想,帮助人们摆脱了欧洲中世纪的精神禁锢,把视角转向外部世界,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较快发展,为欧洲资本主义确立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7~18世纪,启蒙运动宣扬自由、平等和民主等思想,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中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先进思想理论,成为法国和美国政治民主化的坚实理论基础。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对近代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思想促进作用。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