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上物理知识梳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单位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图:
解析:换算时用乘法,大单位换小单位时指数是正数,小单位换大单位时指数是负数。m到mm之间是生活中最常用的单位,因此分的比较细,每10倍一个单位,其他两个相邻的单位都是103倍。
3.单位换算的格式:
| 单位换算格式书写步骤 | 大单位换小单位举例 | 小单位换大单位举例 |
| ①原式 | 123km | 258nm |
| ②保留数字换单位 | =123×103m | =258×10-9m |
| ③数的运算,写出最终结果 | =1.23×105m | =2.58×10-7m |
| 解析:km=×103m;nm=×10-9m | ||
4.常考的物理估测:一页纸的厚度约0.1mm;大拇指宽度约2cm;手掌宽度约10c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cm;支铅笔的长度约20cm;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6cm;一课桌的高度约0.75m;成年人的身高约1.7m;每层楼高约3m;……
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1.刻度尺的三要素: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①量程:测量范围。量程的规范写法:最小测量值到最大测量值,如:0~10cm。
②分度值:最小一格代表的值。
③零刻度线:规范测量从零刻度线开始。若零刻度线磨损,可以以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数字。
举例:从“2”刻度线开始测量,到“5”刻度线,读数为5.00cm-2.00cm=3.00cm。其中分度值是0.1cm,要估读。
2.刻度尺的使用步骤
(1)估:测量前先估测目标的大概长度。
(2)认:认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3)选:按要求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4)放:刻度尺要正放,并使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5)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6)读:要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精确的测量需要估读,即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
(7)记: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举例:如25.38cm中,25.3cm是准确值,0.08cm是估读值,它虽然是估读的,并不准确,但它对我们还是有用的,它表示该物体的长度在25.3cm~25.4cm范围内,且更接近于25.4cm。
3.刻度尺使用的注意事项:
(1)记录时要注意:准确值+估读值=测量值,并且必须标明单位。
(2)使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进行测量,所达到的精确程度不同。
举例:如下图所示,上面的刻度尺能精确到0.1cm,可以读为2.81 cm,其中2.8 cm是精确值,0.01 cm是估读值。下面的刻度尺只能精确到1厘米,可以读为2.8 cm,其中2 cm是精确的,0.8 cm是估读的,就没有上面的刻度尺精确。
(3)测量值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估读位,第二位是分度值所在位,
举例:读出一个2.81 cm的数值时,就知道估读值为0.01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也就是1 mm。当读出2.8cm时,就知道估读值为0.8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4)一般刻度尺的测量都要估读。测量身高一般不估读,估读也可以。
三、时间及单位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2.时间单位换算:1h=60min;1min=60s;推导:1h=3600s;。
3.常见时间估测:①国歌播放时间46s;②心跳:60-100/min;③眨眼约0.3s;④平静时呼吸每分钟约16~20次;⑤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大约14s;⑥普通学生跑1000m大约4min;⑦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
四、时间的测量工具
时间的测量工具主要有停表、手表、钟表以及古代用的日暑、沙漏等。
五、停表的使用
1.停表表盘:大表盘长的秒针和小表盘短的分针,一般大表盘的分度值是1s或0.1s,量程是0~30s,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量程0~15min;一般小表盘上有长刻度和短刻度,长刻度是整数,短刻度线代表整数的一半;当秒针转动一圈,小表盘的分针刚好转动一小格。
2.读数:先观察分针过了或者到了那个长刻度线,读出长刻度的读数,记下读数A并写上单位min;然后观察分针是否过了读数时长刻度线后边的短刻度线,没有过时,秒针读小于30的数,过了时,秒针读大于30s的数,记下读数B并写上单位s,跟据题目要求写出最终的读数:A min B s或者换算成(60A+B)s。
举例:如图所示,分针的过了长刻度线“3”,没有过长刻度线“4”,记为3min,并且分针过了长刻度线“3”和长刻度线“4”中间的短刻度线,则秒针读大于30的数,因此秒针读数,记为37.5s。最终写得3min37.5s,换算成秒为217.5s。(注:该小表盘的分度值为0.5s)
六、误差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叫做误差。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1)特点: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减小.
(2)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②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③改进测量方法.
(3)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和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应该避免的.
3.注意事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要去掉错误数值,再求平均值并且最后结果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要与测量值一致。
举例:3.75cm、3.80cm、3.81cm、5.63cm求平均值,去掉错误的5.63cm,求出平均值为3.79cm而不是3.787cm。
七、特殊测量方法:(拓展)
1.倍数法:(1)较长距离不方便测量时,如学校到家的距离s=人的步长l×学校到家的步数n。
(2)较小的不便测量时,可以测量多倍,然后除以倍数,得到结果的方法。
举例;测量铜线的直径,可以让铜线绕铅笔20圈,测量出20圈的长度l,则铜线的直径为l/20。
2.化曲为直法:不方便测量的曲线长度,可以用不可伸长的细棉线与曲线重合,标记好始末位置,拉长棉线,测出标记的长度,即为曲线的长度。
3.平移法:如图所示,圆的直径可以通过刻度尺读出来。
一、机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