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二名著《红岩》练习题(解析版)
《红岩》复习题精练
-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_____________》,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 小说《红岩》中,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_____________,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
- 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围绕________、________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4.“他们因为协助发动了那场著名的事变而被捕”,那场“事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动的。
5.1948年,为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_______指派______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________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歌曲《绣红旗》表现的是《红岩》中的主人公_______和难友们在渣滓洞里为庆祝______________一起绣红旗的场面。
- 《红岩》中小振中由于终年住在阴湿的牢房里,成了头大身细、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__________”;他跟随_________学习画画,并充当联络员。
- ________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牢挖穿了。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 在《红岩》这部小说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士们亲切称为“___________”的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
10.叶挺被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后,动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__》。
11.在追赶特务的过程中《彗星报》主编___________被打破了头。
12.成岗入党,是______介绍的。此人在成岗调动工作后,要求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岗把党的指示牢记着,接受了新任务。
13.炮场纵火的是________,他们是奉________的命令,后来,_______在公文上批上了一行字:“迅速公开处决,以平民愤。”
14.江姐初次到川北,_________成了她的向导。
15.大哥带给成岗的油印文件,文件的正面刻印着__________在重庆红岩村写下的光辉诗篇《咏雪》,这正是_________刻写的。
16.老街三十二号,这地方正是国民党西南长官总署的一部分,它的公开名称是__________,实际上却是伪国防部__________在西南的公开机关。
17.特区副区长________是毛人凤的心腹,又是徐鹏飞在黄埔军校的同班同学,他成了毛人凤和徐鹏飞故意插在__________心上的一颗钉子。
18.趁严醉到云南,徐鹏飞把________叫来刺探情况,实施抓捕甫志高和陈松林。
19.郑克昌把__________卖掉,筹费给甫志高办文艺刊物。
20.《挺进报》的领导过去是___________,现在是___________。
21.1948年,为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_______指派______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_________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 ______自作主张,吸收一位名叫_______的青年进人书店工作,_______知道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这名青年形迹可疑,便命令______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_______不听劝告,结果被捕并成叛徒,由于他的告密,很多同志相继被捕。
- 选择题。
- 由于《新华日报》被封,重庆消息闭塞,谣言充斥,许多人感到苦闷焦虑。地下党的同志和进步群众渴望了解解放战争的进展情况,( )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了。
A.《光明日报》 B.《大公报》 C.《挺进报》 D.《人民日报》
- 《红岩》中最后幸存的共产党员是( )。
A.刘思扬 B.齐晓轩 C.华子良 D.成岗
- 在白公馆,( )被注射了“诚实注射剂”。
- 许云峰 江姐 C.成岗 D.刘思扬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
-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师父唐僧写下一纸贬书后,径直回到花果山。后来,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
- 江姐在川北城门口发现丈夫被害,后来从“双枪老太婆”口中得知,丈夫是因为掩护群众撤退而被捕的。
- 罗切斯特放火焚烧桑菲尔德庄园时,不慎烧瞎了自己的眼睛。简爱得知后离开表哥又回到他身边。
- 下列事件不属于《红岩》的一项是( )
A.秘密编印《挺进报》 B.“慈居”审讯,赴宴拆敌
C.“温酒斩华雄” D.“提前分批密裁”的屠杀计划
6.下列不属于《红岩》中的英雄人物的一项是( )
A.郑克昌 B.余新江 C.李敬原 D.彭松涛
7.下列不属于《红岩》中的人物的选项是( )
A.郑克昌 B.余新江 C.李敬原 D.夏明翰
8.由于《新华日报》的被封,重庆消息闭塞,谣言充斥,许多人感到苦闷焦虑。地下党的同志和进步群众渴望了解解放战争的进展情况,《挺进报》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了。该报的前身叫________,是由南方局四川省委领导在重庆市出版的“灰皮红心”的杂志,主要的编辑者有蒋一伟、刘熔铸、陈然等。陈然被捕入狱后,仍坚持秘密刊印该报。( )
A.《光明日报》 B.《大公报》 C.《彷徨》 D.《中央日报》
9.中美合作所就在红岩,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________驻重庆办事处。要投奔延安的青年如果不熟悉红岩的话,很容易被特务引到监狱里面。后来办事处撤走了,监狱还是用来关押政治犯人。( )
A.新四军 B.八路军 C.解放军 D.红军
三、判断题。(正确有打“√”,错误的打“×”)
1.《红岩》一书着重表现的是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力量的较量,描述的斗争生活异常丰富和复杂,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以及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和集中营,几条战线交叉,形成了一幅幅波澜壮的斗争场面。( )
2.《红岩》中提到的“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都是特务的巢穴,集中了国民党特务机构中最精悍、最狡诈、最凶恶的力量。( )
3.“监狱之花”指的是《红岩》中的小萝卜头。( )
四、简答题。
1.在前往游击队驻地的路上,一张悬首示众的告示为什么差点让一向沉稳的江姐失去常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敌人组织了一场宴会宴请许云峰,策划者是谁?目的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萝卜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他所说的哪些话中,你看到了他与同龄孩子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江姐是《红岩》中英雄人物的代表。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江姐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再列举出其他的几次斗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红岩》中,渣滓洞监狱战友绝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红岩魂》中称“小萝卜头”为烈士,而《红岩》中,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其实你还是个孩子”“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你不是,你还没有来得及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综合题。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罗世文将军说:绿,绿树的绿;罗世文将军说:红,红旗的红。可爱的孩子,你永远看不到那反复默读的红旗了,你甚至不曾看过远方原野上那些郁郁葱葱的绿树。
从《红岩》中找出与“罗世文将军说:绿,绿树的绿;罗世文将军说:红,红旗的红”相呼应的句子,并说明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孩子,你只有这么一张照片,黑白相纸中的你,睁着大大的黑眼睛,露着两颗玉米粒般的门牙,就像一只稚气未脱的小兔子。孩子,你要原谅你的爸爸妈妈,就因为太爱你和千千万万个你,他们才那么早便带你上路,寻找自由、平等、和平的理想之光。这是一条艰难之旅,铺满了血肉和尸骨,斗争在你们之前便已开始,在你们之后也不会结束,为此,尚未长大的孩子也被称作了烈士。这段中有“斗争在你们之前便已开始,在你们之后也不会结束”一句话,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红色岩石永远刻下你的容颜和故事,孩子,我一遍遍地抚摸着你粗糙的皮肤与苦难的人生,深深倾听并记住了一切。有时候啊,仇恨是为了更纯粹地爱与生活,战争是为了更彻底地消灭战争,死亡是为了孕育千娇百媚的春天。而一个个身躯的倒下,恰恰是为了一个民族的站起,一种信仰的耸立,一份心情的绝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红色岩石永远刻下你的容颜和故事”的意义是什么?“红岩魂”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A在左面的石墙上反复探索,终于找到了一处条石接缝较宽的地方,那是在靠近墙角的角落,从左面数过去的第三块条石。他用手指在接缝间用力挖了一下,湿润的石灰粉屑掉下了一点。新的发现,给他很大的启示,他拿定了主意。
许多日子过去了,A的手指早已磨破,滴着鲜血,但他没有停止过挖掘。石灰的接缝,愈挖得深,他的进度愈慢。脚镣手铐妨碍着他的动作,那狭窄的接缝也使他难于伸手进去。困难,但是困难不能使他停止这场特殊的战斗。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小说《红岩》,A的名字是_______,此时A是在______(地点),这里是国民党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集中营。选文中“他拿定了主意”是指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想法。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平日刀丛不眨眼,今日里心跳分外急。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
这段歌词表现的是关押在渣滓洞的女囚们听到__________的消息后激动喜悦的心情。她们围坐在_________的身旁,以__________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和对未来的无阳向住。
- 片段阅读题。
(一)
铁笔在蜡纸上,发出轻快的沙沙声。白色的痕迹,整齐而匀称地是显现出来。
“……随着全国大反攻的新形势的到来,农村抗丁、抗粮、抗捐斗争迅即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斗争峰火遍及西南,游击武装风起云涌。川东、川北和黔边游击武装,旬日以来连挫敌之进攻后,游击区迅速扩大,滇南游击队……”
他专心一意地在蜡纸上熟练地刻写着:“美蒋妄图在西南大量征兵的阴谋,现已肯定必将以失败告终,而且,敌分布在川、康、滇、黔四省的第二线全部兵力,已被西南各地游击队拖住,难以向内战前线抽调……”
写完以后,他揉了揉略感麻木的指头,一字一句地校对了一遍,又把《挺进报》这一期的标题抽读了一遍:
“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穷苦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大中学生开展争温饱、争生存运动……”“兵工厂工人反对扩大军火生产的斗争,获得新的胜利……”
读完了,他伸了伸腰,站起来,倒杯开水喝了。时间还早,他丝毫没有睡意,又在桌边坐下,开始思索那尚未完成的新式油印机的设计。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__写的长篇小说《红岩》,其中“他”指___________,他正在编辑的刊物是《___________》。
2.你还能列举一个有关他的事件吗?